按字母索引:
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
首字母“K”历史地名
  • 昆明湖 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。金称为金海。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,水量增加,名瓮山泊。明称西湖。清乾隆时称昆明湖,面积三千余亩。
  • 昆陵都护府 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,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。
  • 科布多 科布多城,原在科布多河畔,1730年筑成。1763年迁布扬图河畔,现为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。1761年,乾隆派参赞大臣驻科布多,统辖阿尔泰山南北麓厄鲁特蒙古及阿尔泰、阿尔泰诺尔两乌梁海部落,受驻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将军节制。科布多遂为政区名称。两乌梁海被俄割占大部后,清廷设阿尔泰办事大臣,统率阿尔泰乌梁海的剩余部分(民国并入新疆)。1912年,科布多厄鲁特亦为受俄国指使的喀尔喀封建主所占。
  • 宽城子 吉林长春市旧称。
  • 西藏四部之一。大体即今昌都地区。旧西康省简称康。
  • 康居 西域古国,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;
  • 康国 西域古国,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。
  • 葵丘 齐桓公会诸侯处,宋地,在今河南兰考县境。
  • 廓州 北周以吐谷浑浇河城(今青海贵德南)置,唐治化隆(今化隆西)宋曾置,后废。
  • 夔州 唐改信州为夔州,治奉节。宋又有夔州路,治夔州,辖今川鄂黔各一部。元废宋夔州路,而以夔州为夔州路(相当于府)。明清为府。民国废府。
  • 栲栳山 ①即今山西大同县东北十七里阁老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栲栳山 “景泰初,敌寇大同,镇帅郭登帅兵饵之,行七十里,至水头。……追四十里,至栲栳山,尽夺所掠而还”。②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宿州灵璧县: 栲栳山 “以山回环如椅也,黄河经县界,亦有栲栳湾之名”。③一名黄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“溠水出 (随) 县西北黄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 栲栳山 “在州西北二百里。《水经注》 谓之黄山。州境之大山也。跨河南唐县界”。
  • 栲栳岛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九十里。岛西有寨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于此。
  • 栲栳泺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伦湖。金代塔塔儿等部居其地。《金史·夹谷清臣传》: “令宣徽使移剌敏……分领前队,自选精兵一万以当后队,进至合勒河。前队敏等于栲栳泺攻营十四,下之,回迎大军。”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、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呼伦湖。《金史·夹谷清臣传》:明昌六年(1195年),北边有警,夹谷清臣受命出师,前队移剌敏等“於栲栳泺攻营十四,下之”,即此。
  • 栲栳城 即今陕西志丹县城。《宋史·夏国传上》:庆历四年 (1044),元昊请以 “栲栳、镰刀、南安、承平故地及他边境蕃汉所居,乞画中为界,于内听筑城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保安县 “镰刀砦” 条谓“栲栳即今县城矣”。
  • 栲栳镇 清置,属永济县。即今山西永济市北十八里栲栳镇。 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栲栳,人口3000。此地编织的栲栳(系竹或柳编织的盛器,俗称笆斗)技术精良,远销四方,因以为村名。1950年属第二区,1953年设栲栳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常青乡并入。地处黄河东岸。主产麦、棉,盛产苹果。有机械、建材、畜产品加工等厂。公路通市区。

历史地名

中国历史悠久,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有四千多年。历史与人是分不开的;人和活动地点又是分不开的。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地方,如果没有后人就不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。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。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,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,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。